- 项目
- 矿山排土场水土流失治理及乡土植被恢复技术试验示范
矿山排土场水土流失治理及乡土植被恢复技术试验示范
矿区排土场乡土植物筛选:基于“乡土种为主、生态效益为主”的原则,筛选出适应于矿山排土场恶劣生境条件(气候干热、土层浅薄、养分匮乏、重金属富集)、耐旱耐贫瘠耐重金属、生长迅速、自我繁殖力旺盛且具有固土、改土、截流拦沙能力的强抗逆性乡土草灌、藤本物种;PAM与乡土植被对矿山排土场水土流失和重金属迁移的影响对比研究矿山排土场通过施用PAM和种植乡土植被之后不同部位(陡边坡和缓边坡)的立地条件(土壤水分、抗冲抗蚀性、紧实度等)、土壤侵蚀产流、产沙过程及其径流泥沙重金属含量差异,查明二者分别对水土流失过程和重金属迁移过程的影响机制;矿山排土场生态治理模式构建、效益评估及优化基于不同浓度PAM和不同物种的乡土植物对于调控矿山排土场不同空间部位土壤侵蚀过程和重金属迁移过程的差异性,构建不同的生态修复模式,监测评估不同草灌配置模式的水保效益(护坡、拦沙、固土、保水等)、减控重金属能力和经济效益,筛选并优化适宜于攀枝花市矿山排土场的生态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