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 羊肚菌菌种繁育关键技术提升、新栽培模式搭建及其产业化应用(201917)
羊肚菌菌种繁育关键技术提升、新栽培模式搭建及其产业化应用(201917)
近年来,虽然羊肚菌产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羊肚菌菌种存在作坊式而非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育种者与生产者的分离、菌种不稳定、品种更新缓慢、基础薄弱、田间管理技术支撑匮乏、栽培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在栽培方面,多数依靠经验生产,品种稳定性差;质量控制体系欠缺;严重缺乏液体菌种的质量检测和控制技术,大部分依旧采用固体菌种繁育,不利于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羊肚菌作为珍贵食药用真菌,目前市场价值高,欧洲市场供不应求。羊肚菌现在主要出口欧盟(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子实体鲜品100元/斤,干燥加工后1500-2500元/公斤。羊肚菌人工化栽培技术,也是近几年有重大突破,但在菌种纯化和选育过程中存在技术瓶颈,对于羊肚菌技术不成熟的地区,每亩羊肚菌的出菇率在200斤左右,甚至不出菇。目前通过课题组所掌握的羊肚菌栽培技术,每亩地正常出菇率为300-400斤。若按照每亩地出菇率300斤,市场价每斤100元计算,每亩鲜羊肚菌可创造3万元价值,扣除农民投入的成本价1.5万(1亩菌种成本/半年地租金/人工及管理费),农民可增收接近1.5万元。当然,羊肚菌新栽培模式的建立,智能化大棚种植,田间和空间上种植面积的利用,如石柱黄连地套种,潼南柠檬果林套种,立体种植等技术研究和提高,进而将该技术集成与应用,每亩地产量可提高至400 -500斤,菌农每亩地可至少增收2-3万元。新栽培模式的探讨对合理利用林地空置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价值。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子实体发生主要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羊肚菌多发生在土壤潮湿或降雨量大且保水的土壤环境中,土壤含水量一般为30%-50%;空气湿度65%以上,空气温度0-20℃, 菌丝体均可生长,当地表温度达到7-20℃就可产生子实体。而重庆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山地占76%,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重庆特殊的地貌为羊肚菌的生长创造了优良的地理生长环境。羊肚菌产业的发展能为重庆偏远区县精准扶贫脱贫提供好的发展思路,也为重庆倡导发展“一小时经济圈”,到2020年实现全市“全面小康”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